無毒的植物和草藥療法~本校副校長王陸海院士跨領域團隊研發抑制癌症抗藥性及復發的中藥複方赫保康(HBK),完成技術授權予《維麗康生技公司》

2024-11-18 研究發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已經是全球最新的醫療趨勢!國際知名的分子生物學家和腫瘤學家、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王陸海院士帶領跨領域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複合草藥配方赫保康(HBK),經臨床前試驗有調節增強免疫系統並有強力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消除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而抑制慢性發炎,此一抗癌研究成果深具產業應用價值,已完成技術授權予《維麗康生技公司》,期待能開創草藥醫療另一片新藍海。...

本中心研究團隊遠赴南非開普敦舉辦的「第23屆國際傳統民族藥理學會(ISE-APSS 2024)」表現優異,榮獲得大會頒發最高榮譽創新獎!

2024-10-26 研究發展

第23屆國際民族藥理學會(ISE-APSS 2024)國際會議於10月23-26日在南非開普敦舉行四天,來自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代表團由副校長王陸海院士率團與會,王副校長並受邀以「東西方醫學整合治療癌症的未來展望」為題發表演講,趙嶸副教授代表青黛研究團隊發表的成果報告,榮獲本屆大會Prof Peter Houghton Innovation Award (Institutional...

促進全球中醫藥學術交流~ 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及副主任-王陸海院士、林昭庚院士獲邀擔任2024第1屆全球中醫藥學術大會主題演講貴賓

2024-10-04 研究發展

2024第一屆全球中醫藥學術大會於9月28-29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有來自中國大陸暨港澳、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歐洲、澳洲、紐西蘭與台灣的專家學者及中醫藥界人士將有1,200餘人出席進行交流;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及副主任- 王陸海院士和林昭庚院士獲邀擔任大會主題演講貴賓,共同致力推動中醫科學化及全球化,提升中醫藥醫療水準,造福人類健康。  ...

以科學實證開啟中西醫整合數位化診斷~中國醫藥大學與友達集團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中醫數位化診斷現代化

2023-12-11 研究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與友達集團旗下子公司-友達耘康,今(11)日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投入推動中醫數位化診斷標準的創新發展;友達耘康並捐贈一套先進的中醫數位化檢測系統,充實教學設備提升品質,以科學實証來實現脈診、舌診等傳統中醫診斷方式的數位化與視覺標準化。 這項創新醫療科技的產學合作簽署儀式,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王陸海院士、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與友達光電執行長暨總經理柯富仁、...

中國醫藥大學聘請奧地利格拉茨大學Rudolf Bauer為客座教授,持續加強臺灣中醫藥領域之國際學術交流

2023-08-01 研究發展

新的年度開始,中國醫藥大學邀請聘任歐洲藥典的中藥專家加入國際師資陣容!中醫學院邀請奧地利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的生藥學教授Rudolf Bauer擔任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客座教授,並由洪明奇校長親自頒發聘書。 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表示,這兩年中醫學院陸續延攬聘任國際頂尖大學教授擔任學校中醫學院客座教授並邀請進駐來臺灣講學,包括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Eric...

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率領團拜訪中國醫藥大學洽談中醫師培訓及中西醫整合治療相關合作事宜

2023-07-04 研究發展

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儐博士一行,在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處楊芷宜組長的安排下,於7月3日拜訪中國醫藥大學洽談中醫師培訓及中西醫整合治療相關合作事宜,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並陪同前往中醫院參訪中醫門診及中藥局處方配藥現況,對台灣中醫藥科學化發展留下深刻印象。 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儐博士參訪團,由王陸海副校長偕楊良友國際長、中醫學院陳易宏副院長、李育臣所長等同仁熱情接待;...

疼痛憂鬱共病的針灸治療與炎症生物標記機轉~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團隊發表針灸臨床實驗最新研究成果

2023-04-10 研究發展

本校副校長王陸海院士帶領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進行長期針灸臨床實驗發現,罹患「慢性疼痛與憂鬱症共病(comorbidity)」的患者,可經由針灸治療而獲得改善,以及發炎反應在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致病機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榮登於腦神經科學領域知名國際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有望能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上的新曙光...

「薄荷醇」能產生神經保護功能~中國醫藥大學陳易宏教授與中山醫學大學黃相碩教授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刊登國際知名期刊《神經炎症雜誌》

2022-08-09 研究發展

本校與中山醫學大學跨校合作團隊歷時5年研究發現,薄荷屬植物萃取物--「薄荷醇」能產生神經保護功能,可有效減少急性缺血性中風動物模式的神經功能缺損,降低腦神經的發炎並改善腦部感覺與運動控制的功能。此一薄荷萃取物的使用已取得國家專利,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神經研究國際知名期刊《神經炎症雜誌》。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陳易宏教授團隊與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黃相碩教授跨校研究團隊,共同發表名為「...

「褪黑激素」具治療骨轉移之潛力~中國醫藥大學湯智昕教授團隊研究成果榮登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Pineal Research》

2022-05-25 研究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湯智昕教授投入骨質相關的疾病領域究成效卓著,他帶領研究團隊再接再厲又發現「褪黑激素」可抑制成骨性攝護腺癌的移行及轉移能力,這項研究成果榮登新出刊的國際知名期刊《松果體研究雜誌》(Journal Pineal Research),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湯智昕教授研究團隊新發表「褪黑激素經由抑制整合素α2β1,具抑制成骨性骨轉移潛力(Melatonin...

減少糖分攝取可以預防與改善氣喘~本校中醫藥研究成果躍上國際期刊《免疫學》封面

2022-05-23 研究發展

少糖攝取有助於預防與改善氣喘發作!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團隊新發現,來自中藥紫檀與天然植物藍莓的成分紫檀芪(Pterostilbene),會減少過敏免疫細胞對糖分的攝取利用,抑制糖解代謝路徑與過敏免疫基因的組蛋白乙醯化,進一步減少發炎細胞激素與過敏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可以預防或是改善氣喘發作。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5月19日新出刊的國際知名科學期刊《免疫學》(Immunology),...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與生物醫學研究所佘玉萍副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獲選為「德國百靈佳殷格翰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協助團隊發展

2022-03-17 研究發展

德國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來台舉辦「生醫新創獨角默Grass Roots支持計畫」徵選,在參選的169件生醫新創團隊中,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佘玉萍副教授團隊以「ADAM9抑制劑做為新穎抗胰臟癌藥物」計畫脫穎而出,將獲得支持與輔導,延續創新的價值。   中國醫藥大學佘玉萍研究團隊投入癌症轉移機制研究已久,此次提出的「ADAM9抑制劑做為新穎抗胰臟癌藥物」...

化妝品皮膚美白成分新發現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團隊發表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氧化還原生物學》

2021-08-08 研究發展

   化妝品被我國列為未來重點發展工業,台灣市場商機年產值超過上千億元。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系許游章教授、營養系楊新玲教授及中醫學院副院長顏宏融教授中草藥中心研究團隊發現,紫檀芪(Pterostilbene)能有效降低紫外線造成的曬黑及抑制黑色素合成,具有潛力成為化妝品美白產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氧化還原生物學, Redox Biology, Impact factor 11....

頁面